庾,郁,俞,蔚,虞,喻,於,禹,郁,鱼,余,于
yǔ 庾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Famous Story
迁徙分布 (缺)庾姓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庾姓是古时水路运输的中转仓库,朝中掌管这些仓库的官员叫掌庾大夫。帝尧时,有的人世袭这一官职,后来就以官名为姓,称为庾氏。庾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,随时代变迁而散居在中国各省市。古籍中有曹操为免于关云长杀害,恳求关云长将军熟读《春秋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。汉代庾皮父子任教宫廷;庾胜昆仲戍守广东台岭横浦关,为纪其功,改名为大庾岭。魏、晋南北朝庾乘、庾嶷、庾遁、庾亮、庾翼、庾冰、庾文君、庾道怜是河南省颖川鄢陵人,庾肩吾、庾信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人。庾信在《哀江南》赋中说:“我之掌庾承周,以世功而为族,经邦佐汉,用论道而当官”,意思是说庾氏先祖在汉室任司空辅佐刘氏王朝,在立国治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参与高层的经邦大政,坐朝论道。可见古代庾氏名人相继涌现,活跃在政界、文化界3000多年。庾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、功绩卓著,庾信博览群书,文集六朝大成,唐大诗圣杜甫赞他为:“庾信文章老更成”。庾氏当时誉为忠诚、廉洁名门望族。如今河南新野有庾会太守生祠和胡书之碑碣彰其德政。庾氏族人对社会发展是有贡献,在伟大的中华文化族中有其光辉夺目的一页而永垂于世。编撰《庾氏志》的庾裕良老人在书里写到,东晋初年,庾氏名将曾奉旨出使高丽,这就是在韩国扎根的庾氏要认的亲、溯的源。据韩国2001年11月1日人口统计,全国286个姓氏中庾氏位立97位,全国庾氏人口16802人。据中国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庾姓大约五万余人,分布在全国各地,不少大学教授和广播、报纸、书刊竟然把“庾”字误作为庚、瘦、唐、廖。中国新华字典1972年以前版对“庾”字解释为“大庾岭”,在广东、江西省交界的地方。1977年我在山西大学上学时曾写信给北京新华字典编辑部,要求加上了注解为“姓”。当今,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甘肃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上海、云南等地都有庾姓的族裔。据《广东庾氏志》载,广东庾姓始祖是庚东旸,仕宋,于北宋元祐年间自南京来粤,任广南路经略安抚使,携眷导羊城。二世庚观,宋政和年间任广南东路提举,因见东莞山水秀丽,乃卜居东莞茶园(今茶山镇),并名其地为庾家坊。明洪武二十五(1392年)前后,八世孙庾德信携父由茶园庾家坊避祸迁居至谷涌(冲),后又分支到蚬涌企石村。(余略)
yù 郁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Famous Story
迁徙分布 1、黎阳:在今河南省浚县东北;另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部休宁县之西北。黎阳郡:西汉置黎阳县,北魏改置郡。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。 2、胶东:在今山东省东部平度县一带。 3、鲁国:在今山东省曲阜、滋阳一带。 4、太原:郁姓望族居太原(今山西太原)。
yú 俞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姓氏的起源
「俞」源出; 据《通志.氏族略》载,古代有俞跗,善医,为「俞」姓之始。见于《史记》。
Famous Story
俞伯牙 春秋时人,传说以精于琴艺著名,惟知有钟子期完全理解琴意,知其志在高山流水。子期死后,伯牙终身不复鼓琴。 俞大猷 (?~1580) 字志辅,号虚江,晋江人,为明代名将。读书而知兵法,嘉靖武举,擢广东都司,平交黎,进参将,移浙东,屡破倭寇,升为总兵,复镇两广,剿灭群盗,平定猺乱,威震南服,号称俞家军,卒谥武襄。
yù 蔚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Famous Story
迁徙分布 (缺)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蔚姓源出古代有蔚州(今河北省蔚县一带),当地人以地名为姓,称为蔚氏。另一支蔚氏也是出自蔚州(今河北省蔚县),据说是小国代国建都于此,当地的居民就以地名为姓氏,称为蔚氏。上古周朝时,周宣帝将郑国的公子翩封于蔚邑(今山西省平遥县和灵丘县一带),于是公子翩又被称呼为蔚翩,而其后代,就以封地为姓,蔚姓也就如此产生了。蔚姓大多繁衍于北方,如宋朝初年著名将领蔚兴、蔚昭敏父子,便是当时的祥符人,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。蔚姓望族居琅琊郡(今山东省诸城县)。
yú 虞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姓氏的起源
「虞」源出 ; 一 ; 出自妫姓。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广韵》所载,传说舜子商均受封于虞国(在今河南省虞城县),其 后有虞氏。 二 ; 出自姬姓,以国名为氏。西周初年,周武王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国(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),春秋时虞国被晋国所灭。其后亦有虞氏。
Famous Story
虞姬
yù 喻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姓氏的起源
「喻」源出; 一 ; 西汉时,苍梧太守谕猛,始改姓为「喻」。东晋时有谕归,本为喻猛之后裔,改姓为「喻」。此后史书无谕姓,晋改为「喻」。 二 ; 赐姓,据《宋史.儒林传》所载,南宋时有愈,为梁愈药之后,皇帝赐姓为「喻」。
Famous Story
喻猛 字骄孙,东汉人,和帝 (89-104) 时任苍梧太守,以清白为治,郡人颂之。
yū 於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Famous Story
yǔ 禹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姓氏的起源
「禹」源出 ; 出自妘姓. 以国名为氏. 据《广韶》及《姓考》所载, 妘姓之裔, 封于鄅, 即春秋鄅国(在今山东省临沂县北十五里), 后去邑旁为禹氏.
Famous Story
夏禹
yù 郁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姓氏的起源
「郁」源出: 一、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姓考》云,古有郁国,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。胶东有郁秩县(在今山东省平度县),或以地名为氏。 二、据《元和姓纂》所载,春秋时,鲁国有郁黄(一名郁贡)为相,其后亦有郁氏。
Famous Story
郁新 明代临淮人。字敦本。洪武年间(公元1368-1398年)以人才征,官至户部尚书,长于综理,规划甚备。 郁继善 宋代人。深于医术,为时所重。
yú 鱼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Famous Story
迁徙分布 (缺)鱼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鱼姓现在罕见,但提起唐代著名的女道士兼女诗人鱼玄机,或许很多人都知道。鱼姓源于子姓,其始祖是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子鱼。子鱼足智多谋,常为宋襄公出谋划策,但宋襄公却儒腐古板,常吃败仗。宋、楚之间的泓水之战,子鱼劝襄公趁楚军渡河之际进攻敌人,襄公不从,待楚军渡过泓水,子鱼又劝襄公趁楚军阵势未列、立足未稳之际击退敌人,襄公仍不从,襄公认为照子鱼的说法打仗对敌人太不讲仁义了,可想而知,宋军最终一败涂地。襄公因此成为国人的笑柄,而子鱼论战却因此名垂青史,子孙后代从此为其家族的荣耀,以其名为氏,是为鱼氏。
yú 余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姓氏的起源
「余」源出 ; 据《风俗通义》所载,余为春秋时秦国相由余之后。由余本为晋国人,后入秦。其子孙以袓名“余”为氏。世居歙州,为新安(在今安徽省歙县)大族。
Famous Story
余秋雨 当代著名作家。
yú 于
百家姓 · Bai Jia Xing
姓氏的起源
「于」源出 ; 一 ; 出自「姬」姓。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和《广韵》所载,周武王次子受封于邘国,称为邘叔,其后去邑旁为于,有于氏。 二﹕为鲜卑族复姓所改。据《路氏》所载,东海于公裔孙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,定居中原,代为汉姓「于」氏。 三﹕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(淳,纯同音)改为于氏。
Famous Story
于譧(1398-1457) 字廷益,明代浙江钱塘人。历任官监察御史,兵部尚书等。正统十四年,土木堡之变,瓦刺首领也先侵扰大同,明英宗被俘,于譧反对放弃北京,拥立英宗弟为景帝,主君务,击退也先军队,接英宗回。英宗复辟后被杀,年六十岁,天下冤之。 于成龙(1617-1684) 字北溟,清山西永宁人,康熙时,官至两江总督,以清廉著称,时称天下清官第一。
Random Names With "庾,郁,俞,蔚,虞,喻,於,禹,郁,鱼,余,于"
前程远大,鹏举鸿飞
如美玉般纯洁
热情洋溢,豁达开朗
如桂般高洁
博学韬略
前程远大,扶摇直上
如美玉般珍贵,品德高尚
弘扬文化,博学多才